2025年8月18日,重庆市发改委发布《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-2027)》,明确提出到2027年,全市日供氢能力将提升至40吨,可满足约800辆氢燃料电池车的日常运营需求,标志着西部氢能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。
政策驱动:万亿级产业蓝图下的“氢”装上阵
重庆将氢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计划到2027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核心举措包括:
财政补贴:对加氢站建设给予500万元/座的补贴,对运营车辆给予购置价30%的补助;
技术研发:设立10亿元氢能专项基金,支持长安汽车、庆铃汽车等本土企业攻关燃料电池电堆、储氢瓶等核心技术;
场景开放:在两江新区、长寿区试点氢能公交、物流车,规划5条氢能干线物流通道。
基建突破:从“制储运加”到“一站式”网络
制氢端:依托重庆化工园区工业副产氢资源,年产能已达1.2万吨,同时推进九龙坡区10万吨级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;
储运端:建成西南首条70MPa加氢母站,配备管束拖车与液氢储罐,实现氢气长距离高效运输;
加注端:2025年底前新建15座加氢站,形成“主城3公里服务圈”,单站日加注能力达1吨。
产业协同:车企与能源巨头的“氢”盟
本土车企:长安汽车发布深蓝氢能版车型,庆铃汽车推出氢燃料电池重卡,订单已覆盖川渝物流市场;
能源合作:中石油、中石化在渝布局加氢-加油-充电综合能源站,国家电网试点氢储能发电项目;
创新平台:成立西部氢能研究院,联合清华大学、中国汽研开展燃料电池耐久性测试。
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:减排与就业双赢
环境价值:800辆氢燃料电池车年减排二氧化碳达8.6万吨,相当于种植478万棵冷杉;
经济拉动: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2万人,培育5家以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挑战与展望:破解“车少站多”困局
当前重庆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仅300余辆,加氢站利用率不足30%。业内建议通过“以奖代补”政策刺激运营端需求,例如对氢能物流车给予路权优先、过路费减免等支持。
结语:重庆氢能产业的加速跑,不仅为“双碳”目标注入新动能,更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新路径。随着日供氢能力的提升与应用场景的拓展,这座“山城”有望在2027年成为西部氢能革命的“核心引擎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